「手卷」,也就是手動上鍊錶,在機械錶中有獨特的魅力。
機械結構最簡單,藉由上緊發條,轉動齒輪,進而帶動時針分針的走動。
轉動手卷,享受清脆的齒輪聲與止逆弓簧傳來的阻力,最純粹的機械美。
現代的自動機械錶很方便,戴在手上搖一搖就會自動上鍊,甚至有標榜七日鏈的超高級手錶。
若你對手錶結構有些許了解,自動錶其實就是手卷+自動上鍊盤的組合。拆裝手錶的時候,把自動盤拿下來,基本上就是一支手卷了。
沒有了自動盤卡在中間擋著,使用者與機械的連結更原始直接。
我第一次去中古錶店,老闆拿出 king seiko 56ks (自動)跟 45ks(手動)讓我比較。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手卷的魅力,聲音好好聽,噠噠噠的彈簧生,像是為一台小玩具汽車上發條,經由手指賦予它生命,讓一個純機械的東西「轉」起來。在那當下,人似乎變成了神。
45ks,是 King Seiko 的經典代表作。
由daini 工廠做出來的 45 系列機芯,也同時被用在 Grand Seiko 的 45GS 系列。
尤其是現代標準來看也是「高頻率」的 36000 次/小時 的擒放速度,
你若比較過,就知道這高亢的「超跑引擎」聲有多美妙。
45 機芯好像曾用在不同錶殼上 (至少網路上賣的就好幾種)
目前手上這款是最普遍的,也是最有特色的一種錶殼。
它「非常銳利」,尤其是上下錶耳的設計,朝上大部分是平面,
但一轉到側面,如懸崖一般切了下來。
這與大部分追求「圓潤」的錶殼設計有很大的不同。
1970 年六月出廠,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先生了。
身上的歷史痕跡不少,但明確銳利的錶殼線條,告訴你它年輕時也曾經風光。
要入手 King Seiko,後面背章的完整性也很重要,
常見的就是背章因佩戴後磨損而褪色甚至缺角。
雖然網路上有管道買全新的回來貼,但缺乏自然褪色的感覺就是不大對勁。
錶耳內側不是髒污喔,而是兩邊切面的反射。
那二個黑洞是錶帶孔。
當然,原廠龍頭也是必須要有的。
五十多年的阿伯,依舊亮晶晶。
沒有了自動盤,機芯可以更薄、更簡單。
為了穩固高速來回轉動的擺輪,特別用「雙邊」螺絲固定。
至少八成以上的機芯都只用單邊螺絲而已。
轉動右邊龍頭,經過「小捲車」(上面有條灰塵那個~~),帶動「大捲車」(最大那個),透過「止逆檔」(中間比較小那個),將動力儲存到大捲車下面的發條盒裡面。
你會聽到二種聲音:
1,大小捲車之間的傳動聲音
2,止逆檔上的弓簧在齒輪上的彈跳聲
你會感到發條愈來愈緊的阻力,以及從止逆弓簧傳回來的力道。
就是這個手感讓自動上鍊機制無論再怎麼進步,都無法取代。
側面,相當俐落的弧線。
也因為邊角轉折做得很銳利,讓這條下彎的弧線顯得特別突出。
第二精工舍(亀戸) 特有的「閃電」標記。
上面 SEIKO 與 KS 都是立體金屬時標。
某些 Seiko 型號上也會寫 Hi-Beat,但若是自動錶的話,都只到 28800。
要到 36000,只有這款 45 系列,以及更早一點的 5740 那顆。
有日期顯示,而且是「瞬跳」的喔,
請留意示範影片,午夜十二點整,「搭」地一聲,完全不拖泥帶水,漂亮。
我喜歡手卷上鏈的感覺,但卻不喜歡「戴」手卷。
一、太想去轉龍頭,享受上鏈的手感。
二、不然就是忘了上鏈,錶停了都還不知道。
這款 45ks 我買回來後根本沒戴過….
原廠配的是 18mm 寬的皮帶,可是我覺得搭上現代等寬的矽膠帶也還可以啊。
因為錶耳較為「扁平」的設計,加上它下彎的弧線並不那麼明顯
所以戴上手時會離手腕「高」一點,有點像是放了塊小蹺蹺板在手腕上。
貼手性老實說並不是很好。
五十歲的阿伯,表現還是不錯的。
上滿鏈之後,面上是 +9 秒,我想實戴應該會在正負五秒左右。
按讚加入粉絲團延伸閱讀
- Grand Seiko SBGV 221
- Hamilton Khaki Automatic 42mm
- Omega Speedmaster 3513.30
- Orient Star World Time
- Hamilton Khaki Aviation
- Seiko 61 RW 手捲鐵道計時錶